近期,广东佛山出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今天(7月20日)下午,佛山市召开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90%疫点村居
已由高风险降到中风险以下
发布会上介绍,针对近期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佛山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90%的疫点村居已由高风险降到中风险以下,其中33%已降到安全水平。
顺德深夜发布《告全体市民书》
7月18日深夜,“顺德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全文如下↓↓
广大市民朋友们:
当前,我区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
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为迅速降低蚊虫密度,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现号召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于7月19日至20日(本周末),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及家人的健康,请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一、做好屋内卫生
(一)弃养水生植物,不使用花盆托。
(二)及时清理室内易积水的部位,如洗衣机底部、洗手池、拖把池、地漏、窗户槽、厨房水槽、花瓶托盘等部位。
(三)开展一次全面的搬家式清洁行动,全面清理积存垃圾和积水点。
二、全面开展屋外卫生清理行动
(一)搞好庭院卫生,翻盆倒罐,清除废弃的容器,清除积水,堵塞树洞、石洞,及时清理杂草和垃圾,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如废旧花盆等)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二)清除房前屋后、冷巷、阳台、绿地、菜园里的水池、缸、盆、桶等的积水、杂物。
(三)彻底清理天台积水容器及杂物,不使用花盆托。
(四)确需用来储水的水缸应加盖密封。
(五)大雨后楼顶和阳台等部位容易因为排水管道堵塞造成积水,要注意及时检查清理。
(六)清理各类水坑、水塘,填平洼地。
(七)注意检查并清理其它易积水的部位,如儿童玩具、废弃塑料袋(塑料薄膜)、废弃轮胎、动物饮水槽、破碎瓦罐、塑料盖子等。因条件缺乏需要露天堆放的,应用防雨布遮盖并及时清理表面积水。
三、做好个人防护及家庭防蚊灭蚊
(一)安装纱门和纱窗,日常要关密;睡觉使用蚊帐,防止成蚊入侵,可使用电蚊拍等工具进行灭蚊。
(二)使用国家认证的卫生杀虫剂烟熏或喷洒灭蚊。
(三)外出做好防蚊措施,出国旅行的居民要随时关注旅行地蚊媒传染病疫情,做好必要防护。如有发热、皮疹或关节痛症状,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出现这些症状
可能是感染了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
高烧急袭
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体温持续高烧不退,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熊熊燃烧。
剧痛缠身
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浑身疼得就像被人使了“酷刑”,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疼到让人走路都打战。
皮疹显现
高烧数天后,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转自 | 央视新闻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