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德化清代古厝谟显堂 见证两百年家族兴盛

发布时间: 2025-07-16 10:18:00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7月16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邱丰 蔡紫旻 赵伟 许小程 通讯员 许小龙 文/图)近日,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一座位于德化县上涌镇桂林村的清代古厝——谟显堂引起了普查人员的关注。这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建筑,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更见证了当地一族的兴盛与辉煌。

谟显堂,俗称“桂花树脚”,由清太学生盛颖公于清嘉庆年间鼎建。其选址颇具特色,依地形而建,面向田地,背靠民居,边临村道,四周被田地、菜地环绕,民居整体呈现鲤鱼形,为一进合院式前带院门二落石砖木结构建筑。

谟显堂依地形而建,平面整体呈不规整的“凸”字形。

从建筑规模与布局来看,谟显堂堪称当地古厝中的佼佼者。它占地面积约3亩,平面整体呈不规整的“凸”字形,坐西北朝东南,两侧带明沟、散水,通面阔31.4米,通进深18.51米,建筑面积582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院门、院埕、下厅、前天井及左右榉头、顶厅、化胎、左右护厝,结构严谨有序。院门面阔一间、进深二柱,院埕两侧院墙由块石浆砌,整体采用穿斗式结构,山墙搁檩,梁架扁作,用材为粗大的老杉木,材质综合性能较强。建筑内部的木雕装饰技艺精湛,以传统卷草为主,纹样精美,线条流畅。前后堂屋面为歇山式,单侧置披檐,两侧挑檐檩条端部有封檩瓷片,屋脊为三川脊、燕尾脊脊头,整体屋瓦为本瓦屋面,尽显清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据介绍,自谟显堂建成后,这里便呈现“地灵独钟,人丁骤兴,人文鹊起,财雄一时”的繁荣景象。清光绪年间,县令管辰熙客寓谟显堂时,曾赋诗留下“眼见龙得第一家”的赞誉。

盛颖公夫妇在世时,家底雄厚,置田万亩,田租万余石,曾修建古式大厝18座、书斋6座,富闻德邑、名驰邻县,而谟显堂更是人才辈出。据县志记载,这里出过1名举人、3名总兵、2名诰命夫人;族谱则记载,这里出过秀才61人。其中,清廷改制期间,举人赖其浚曾担任福建省谘议局议员七年,后任大田县知事,到任时面对当地人士的轻视,他在县衙门口悬挂“德风明大义,化雨酥田禾”的对联,以彰显抱负与决心,其三年惠政深受百姓赞扬。

德化县“四普”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四普”对谟显堂的重新梳理与关注,不仅让这座古厝的历史价值再次凸显,更为研究泉州地区清代建筑风格、宗族文化发展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随着保护与研究的深入,谟显堂将继续向人们讲述那段尘封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