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精准到位 西二绕昌北枢纽A匝道试转体偏差控制在毫米级

发布时间: 2025-07-15 15:53:00

西二绕昌北枢纽A匝道试转体精准到位

  7月14日清晨,南昌经开区乐化镇的福银高速旁,一座长达129米的灰白色桥体静静横卧在京九铁路侧翼。晨光熹微中,现场弥漫着紧张而期待的气息。7时10分整,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这座万吨级的“钢铁巨龙”仿佛被“唤醒”,在精密的转体支撑系统驱动下,开始以每分钟约0.15度的角速度,逆时针旋转,如同跳起一支精密的“斜坡芭蕾”。

  约20分钟后,庞大桥体精准地停驻在预设的试转角度上,姿态完美。最新测量数据迅速确认:转体过程平稳顺畅,姿态偏差被牢牢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梁端轨迹误差小于5毫米,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这座位于AK0+777处的A匝道桥,以完美的表现成功完成了高难度试转体,不仅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靠性,更为7月15日正式跨越京九铁路的“终极一舞”扫清技术障碍,奠定坚实基础。

  成功转体难点在何处?

  “这就好比是在跳动的心脏上做手术。”市建投集团西二绕项目办主任仇新成表示,桥体下方的京九铁路双线作为设计时速160公里的电气化干线,每日通行列车超百列,任何施工失误都将导致这条铁路大动脉梗阻。

  西二绕昌北枢纽的困境源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条高铁与3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立体交通网。京九铁路、昌九城际、福银高速在此交会,使新建设匝道如同在密林中开辟新径。

  “昌北枢纽是南昌绕城高速闭环的最后一环。”中铁二十四局南昌公司西二绕涉铁项目总工程师白彦杰向记者展示施工图纸,“但A匝道必须跨越京九铁路,而铁路不可能长期停运。”

  转体施工成为唯一选择。项目团队决定采用“先建后转”方案:在铁路旁平行建造桥体,再通过转体球铰实现精准对接。但这一方案面临严苛时限——铁路部门仅批准90分钟“天窗点”(无列车运行时段)完成核心转体作业。

  为了彻底消除行车干扰风险,整个转体最关键的操作阶段将严格限定在这个宝贵的“天窗点”进行。记者现场观察到,施工期间,项目团队在铁路沿线指定位置部署了专业防护员,配备齐全的通讯设备,实时监控铁路线路状况并与车站调度保持紧密联系,确保封锁期间的铁路运营安全、万无一失。

  “去年10月已有3条匝道通车,A匝道转体就是最后的关键突破口。”仇新成指着昌北枢纽模型说,若此节点不通,整个西二绕城高速与福银高速的转换功能将成“空谈”。

  如何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7月13日深夜,西二绕昌北枢纽A匝道施工现场仍灯火通明。记者站在15米高的施工平台上俯瞰,京九铁路上不时有列车呼啸而过,带起的风压让安全帽的系带啪啪作响。

  “要进行试转的桥体,距离这些时速160公里的列车最近只有16.48米。”中铁二十四局南昌公司安全监督部副部长姜贺周指着眼前的“庞然大物”说。只见一座重达14000吨的T型刚构桥,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钢铁巨龙”,横卧在铁路东侧。

  “常规转体桥是平地起舞,我们是在斜坡上跳芭蕾。”白彦杰的比喻生动描绘了施工困境。记者随他走上观测台,激光测距仪显示:桥体因2.92%纵坡形成3.6米端头高差,相当于在15层楼顶与地面间架设旋转轴。

  “显著的高差,会导致重心偏离旋转轴线,产生巨大倾覆力矩。”白彦杰解释到,解决方案从梁体浇筑阶段就已开始。施工团队在混凝土内预埋了12个应力传感器,构成神经网络般的监测系统。通过前期微转试验收集的千余组数据,团队以千分之一精度测算出桥体实际重量分布。

  “我们在球铰中心预设了5厘米科学偏移量。”白彦杰揭秘核心技术。这个看似微小的调整,相当于将旋转支点向较高端移动,有效平衡了3.6米高差带来的倾覆风险。同时根据动态称重数据,在结构底端实施精确配重。为确保万无一失,团队还开发了智能纠偏系统,能在转动过程中实时微调,对抗可能出现的毫米级偏差。

  白彦杰还告诉记者,项目独创的“时空分治法”大幅提升效率40%。除核心转体需90分钟铁路“天窗点”外,其余下部结构施工均利用列车通行间隙“见缝插针”完成,这种创新使原需半年的工程压缩至百日内。

  转体后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转体成功意味着‘卡脖子’节点彻底打通。”7月14日试转体完成后,仇新成终于露出笑容。在他身后的工程进度图上,西二绕昌北枢纽被标注为“黄金十字”——这个称谓承载着南昌城市跃迁的梦想。

  数据揭示枢纽的战略价值:西二绕昌北枢纽项目9月底全面建成通车后,将分流昌北机场30%过境车流,福银高速昌九段拥堵指数预计下降45%。更关键的是,南昌绕城高速由此实现全线闭环,长三角至珠三角的过境时间将缩短2小时。这不仅是物理距离的压缩,更是区域经济要素流动效率的跃升。

  “一小时通勤圈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市政规划科负责人王应华向记者展示最新规划图。西二绕昌北枢纽作为八向互通核心,将东外环、昌九高速等主干道编织成网,南昌都市圈内主要城镇均可实现60分钟直达昌北国际机场。

  枢纽效应已在周边区域显现。南昌经开区乐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华告诉记者:“以前企业考察时,交通不便常被诟病,招商遇冷。现在福银高速拓宽至49.5米,交通瓶颈彻底打通,乐化镇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热土,项目落地速度明显加快。”

  西二绕昌北枢纽的贯通,将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效率。在南昌深国际综合物流港,司机们纷纷谈论着未来送货时间的缩短和线路的优化。物流港负责人李进也感受到投资热情升温,透露多家制造业企业正积极接洽入驻事宜,看中的正是枢纽带来的区位优势升级。更深远的是,这条新动脉将有效串联赣江新区、永修工业园等关键节点,为构建充满活力的“昌九工业走廊”注入强劲动力。

  “这不仅是桥梁转体,更是城市能级的跃迁。”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张诚教授如此评价。当万吨桥体在空中完成壮美旋转,南昌的交通格局、经济版图乃至城市雄心,都在同步转向新的维度。随着“黄金十字”的最终落成,南昌作为中部重要枢纽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为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洪观新闻记者 万磊/文 成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