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清晨,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缕晨光穿透玻璃,映照着22岁的萧伯仁平静的脸庞。这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临床专业大二学生,正以特殊的方式完成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历经4小时采集,35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他温热的血液中分离,即将为一位素未谋面的6岁血液病患者点亮重生曙光。

(娄底市红十字会送来捐献证书)
时针拨回到一年前。2024年5月,萧伯仁在校园献血车献血时,偶然瞥见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宣传册。“多留8毫升血样,或许就能成为别人的救命符。”彼时刚接触《病理学》《诊断学》等医学专业课程的他,在了解到我国每年有近10万患者苦等配型的现实后,毅然签下捐献同意书。这份源自医学初心的决定,在2025年2月化作一通改变命运的来电——娄底市红十字会告知,他的HLA分型与一名患者高度吻合。“就像中了一张生命的彩票。”面对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概率,萧伯仁没有片刻犹豫。在课业最繁重的实习阶段,他白天穿梭于医院病房,夜晚查阅捐献文献,甚至自创“捐献冲刺计划”:连续30天晨跑增强体质,主动戒掉熬夜习惯,餐食精确计算营养配比。“要让细胞以最好的状态去救人”。他的笔记本扉页上,一行蓝色字迹力透纸背。
采集当日,他在拒绝了父母陪伴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完成了成分血的采集,身边只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的轮番照顾。
娄底市红十字会传来消息:移植手术已顺利完成。这个春天,这位娄底市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00后”医学生,用他滚烫的青春热血,在湘中大地上书写了最炽热的生命注脚。正如他在捐献日记中所写:“我们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是人们对生命的信念。这份跨越生死的承诺,正是白衣战士最光荣的勋章。” (通讯员 谭芳 赵茜霖)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